“优波离!如来先说欲难舍离为小犯,瞋易得离名为大犯。优波离!所有诸结犯小难离,
大乘之人应当忍受,所有诸结犯大易离,大乘之人乃至梦中不应忍受。以是义故,大乘之人
因欲犯者,我说是人不名为犯,因瞋犯者我说是人名为大犯,名大过患、名大堕落,于佛法
中是大留难。优波离!若有菩萨无有方便,欲相应心而犯于戒生于怖畏,于瞋犯戒不生怖畏。
若有菩萨而有方便,恚相应心而犯于戒生于怖畏,欲相应心而犯于戒不生怖畏。”
尔时,文殊师利在大众中,前白佛言:“世尊!一切诸法究竟比尼,谁受比尼?”
佛告文殊:“若诸凡夫悉能了知,一切诸法究竟比尼,如来终不演说比尼。以不知故,
如来尔时为令觉知一切诸法究竟比尼,渐次为说诸比尼法。”
尔时,优波离白佛言:“世尊!此文殊师利于此解说比尼决定之义而无所说。”
尔时,世尊告文殊师利:“汝今应当解说究竟比尼之法,此优波离欲得闻于比尼之义。”
尔时,文殊师利语优波离言:“一切诸法究竟无垢,能自调心乃能得见究竟比尼。一切
诸法无有诸缠净其本性,乃能得见究竟比尼。一切诸法无有染污我不可得,乃能得见无悔比
尼。如如真实亿万法门欣乐修学,乃能得见清净学戒。一切诸法无有分别,无缚无解不作思
惟,乃能得见无有缚着。一切诸法无住无染不作留住,乃能得见诸法清净。一切诸法住虚空
际离诸处所,乃能得见所作清净。一切诸法逮无斗诤,前际后际不可得故,乃能得见三世平
等。一切诸法离诸施设心无所行,乃能得见断于疑结。优波离!是则名为究竟比尼法界,诸
佛世尊从此得道。若能筹量观察此法,是名善学逮最胜戒;若不观此法,是则不名深入如来
所学之戒。”
尔时,优波离白佛言:“世尊!此文殊师利所说之法,皆是不可思议。”
尔时,世尊告优波离:“文殊师利所说之法依于解脱,所依解脱心无去来。是故文殊师
利说一切法心无去来,于心解脱生增上慢者,为除彼人增上慢故。”
尔时,优波离白佛言:“世尊!比丘行何法故名增上慢?”
佛告优波离:“若有比丘作是思惟欲断贪欲名增上慢,作是思惟欲断瞋恚名增上慢,作
是思惟欲断愚痴名增上慢。贪欲法异、诸佛法异,作是思惟名增上慢。瞋恚法异、诸佛法异,
作是思惟名增上慢。愚痴法异、诸佛法异,作是思惟名增上慢。作是思惟见有所得名增上慢,
作是思惟见有所证名增上慢,作是思惟见有解脱名增上慢,作是思惟见诸法空名增上慢,作
是思惟见于无相名增上慢,作是思惟见于无作是名增上慢,作是思惟见有诸行名增上慢,作
是思惟见有诸法名增上慢。一切诸法不可思议,作是思惟不应思议名增上慢。诸法空无何用
精进,作是思惟名增上慢。是名声闻住增上慢。
“云何名为菩萨增上慢?佛乘最胜作是思惟,我当于中发菩提心名增上慢。行六波罗蜜
当得作佛,作是思惟名增上慢。般若波罗蜜能得出离,更无余法而得出离,作是思惟名增上
慢。于甚深法应作方便不因世法,作是思惟名增上慢。此法甚深、此非甚深,作是思惟名增
上慢。此法是净、此法非净,作是思惟名增上慢。此是佛法、此是辟支佛法、此是声闻法,
作是思惟名增上慢。此法应作、此法不应作,作是思惟名增上慢。此是近法、此非近法,作
是思惟名增上慢。此是正道、此是邪道,作是思惟名增上慢。疾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
不疾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作是思惟名增上慢。一切佛法不可思议,未曾有人能觉之者,
作是思惟名增上慢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思议,彼不应思议,此非是见然是过患,是名
菩萨住增上慢。”
尔时,优波离白佛言:“世尊!云何比丘离增上慢?”
佛告优波离:“若有比丘思惟诸心,思惟心时不着思惟,是名最胜离增上慢。”
尔时,世尊欲广分别思惟法故,而说偈言:
“不应分别法非法, 戏论诸心不应住,
不思议法而能知, 名一切时受乐人。
若有欲知无有法, 作是思惟非真实,
随逐邪心凡夫人, 受诸有苦百千亿。
若有比丘常念佛, 此则非真非正念,
当知佛从分别起, 实不可取亦不生。
若有思惟诸空法, 则住邪道凡夫人,
虽因名字说空法, 而实无有名字说。
闲居寂静思惟法, 世所称叹寂静人,
心住觉观是戏论, 是故无思能解法。
心心诸法名为思, 若有所思必有着,
若能远离是着法, 于诸所思无复思。
法同草木无所知, 而因诸缘得生起,
无有众生而可得, 能起空无诸缘法。
因日光明眼得见, 夜则不见离众缘,
若眼自能见色者, 何故无缘而不见?
眼常因于诸光明, 得见种种可意色,
当知见性众缘生, 是故知眼不能见。
若有所闻诸好声, 生已即灭无有闻,
推其去处不可得, 因分别故起声想。
一切诸法同音声, 施设说有诸数相,
未曾能生法非法, 为凡夫故而示现。
我为世间叹布施, 而实悭法不可得,
佛所说法难思议, 虽不可得而演说。
我常叹说持净戒, 破戒之相如执空,
诸破戒相如虚空, 清净持戒亦如是。
我说忍辱为妙胜, 瞋恚之性实不生,
于诸法中无触恼, 而佛开示忍辱者。
常说昼夜无疲倦, 觉悟精进为最上,
虽复勤行于百劫, 然其所作无增减。
禅定解脱为最胜, 如来开示说诸门,
而实诸法无散乱, 世尊现说诸禅定。
智慧之性能觉了, 能知诸法为慧人,
然其自性不有生, 佛能示现为解说。
我常叹说清苦法, 欢喜乐行头陀者,
推求贪法不可得, 名为最上不贪者。
常为众生百千众, 现说地狱怖畏事,
未曾有去堕恶道, 死入无间地狱者。
无有能作地狱者, 亦无能作鉾槊等,
因分别故而见有, 刀剑之害伤己身。
杂色庄严花果树, 金色宫殿而晃曜,
彼亦未曾有作者, 皆从妄想分别起。
虚伪之法诳世间, 着想回旋凡夫人,
于取不取无自性, 犹如分别幻化炎。
说于诸行最胜者, 能为众生发道心,
菩提之道不可得, 当知求者亦非实。
其心本性常清净, 无有染着诸苦恼,
凡夫分别诸恶心, 自生贪爱诸染着。
诸法妙胜常寂静, 而实无有爱恚痴,
法性解脱离染爱, 逮到安隐无处所。
我知诸法如虚空, 游诸世间不生畏,
其意未曾有染着, 是故不住于邪道。
我于多劫修诸行, 度脱无边诸众生,
而诸众生生不尽, 亦未曾有增减时。
譬如世有大幻师, 能化无边百千众,
即时皆害诸化人, 而于幻者无增损。
一切众生如幻相, 其边未曾而可得,
若有能观不思议, 当知彼人不厌生。
观世寂静名勇猛, 知法实相亦复然,
受五欲利当修行, 不生染着度众生。
无有众生及寿命, 世尊怜愍兴慈悲,
勤修精进大苦行, 虽无众生作利益。
如以空卷诱小儿, 诳惑其心令染着,
然后开手示空卷, 小儿即时大啼哭。
如是难思佛世尊, 于诸法相净觉意,
已解远离空无法, 而能示现于世间。
于我法中甚可乐, 舍离俗服能出家,
其后当得最胜果, 大慈悲人之所说。
已能出家舍俗务, 复闻当得逮诸果,
观察诸法真实相, 无有诸果而可得。
已于诸法无得果, 转复生于未曾有,
快哉大悲人师子, 善入相应诸法相。
一切诸法如虚空, 能立名字百千万,
此名为根禅解脱, 亦名为力七觉支。
诸根无有生灭相, 觉力等法亦复然,
非是色性不可取, 以智力现示世间。
我说众生有所得, 皆是远离诸性相,
若有计我有所得, 不名为得沙门果。
若法无生亦无灭, 谁有于中而得者?
说众生得即无得, 能觉此法名为得。
众生得果名最胜, 我说众生非众生,
未曾有得众生者, 是故不应有得果。
譬如良田无种子, 彼中不应而生牙,
如是众生不可得, 云何当有逮寂静?
一切众生性寂静, 未曾有得其根本,
若有能观此法者, 我说永寂无有余。
过去诸佛百千万, 度诸众生无有尽,
而此众生无真实, 究竟寂静更不生。
一切诸法皆灭相, 未曾能有得生者,
若有能观如是法, 彼人不著于三界。
我说诸道无障碍, 能离诸着甚可乐,
于百千劫甚难得, 乃从往昔然灯佛,
能起最胜无生忍, 永断障碍无有余,
得清净念以为命, 永离一切诸非见。
彼无恶趣常安乐, 勇猛能知无碍法,
不着诸行得解脱, 于百千劫不生畏,
能得诸辩亦不难, 无边百千陀罗尼,
解陀罗尼诸义趣, 速能觉知无碍法。”
说是偈已,二百比丘增上慢者,不受诸法心得解脱;六十(丹云六千)菩萨得无生忍。
尔时,优波离白佛言:“世尊!当何名斯经,云何奉持?”
佛告优波离:“此经名为‘决定比尼’,亦名‘坏一切心识’,当奉持之。”
尔时,优波离、文殊师利,一切大会,诸天、世人、阿修罗等,闻佛所说,皆大欢喜,
为佛作礼。
佛说决定毗尼经